庆祝piccolo论坛发布~ 希望piccolo论坛越来越好,pv天天涨。
潜水了几天,我也对于论坛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讨论,不过作为一个用户,相对PM注定是有信息差的,相信很多观点或建议早就被产品运营同学想到了或者不成立,所以更多是讨论论坛的运营逻辑。
活下去
事情做一两天可能是兴趣,几十天是坚持,几百上千就一定要有商业逻辑
这两年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:“活下去”,业务怎么活下去、产品怎么活下去、团队怎么活下去。这里也抛出这个问题:
Picoolo论坛该怎么活下去?
为什么要在论坛刚预上线的时候去讨论这种“不吉利”的话题呢?
芒格曾经说“如果知道我将来会死在哪里,我将永远不会去那里”,如果要知道论坛怎么活下去,就一定得先解决一个问题:论坛为什么会存在? 论坛的定位是什么?
王希老师说Piccolo引擎的初衷是:“我们想把光传递给更多的人,把这份热爱分享给不肯放弃的人”。
所以我对论坛的第一判断是: 是否有商业化变现都不会影响论坛的生死。
假设论坛后面有每年500万的毛利,是笔不错的生意,但是和不鸣的主业务耦合度不高,这几百万可能挤挤战意业务线的KPI就出来了,而论坛还要耗费事业部老大额外的管理成本、地盘分配、人员调度。
可能都不用等王老师说什么,事业部老大第二天说要关了业务,也不会让人意外,除非短期突然出现暴涨了十倍利润这种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相信不鸣不会也不打算让论坛承担什么营收责任。
但是商业逻辑不全是营收,并不是说不承担营收的业务就可以安心躺平了,不承担营收的责任,就要在其他看不到的地方承担责任,承担增长。
增长飞轮
社区的增长需要在垂类人群有足够高的热度来引爆,从而形成目标人群的高密度访问
论坛要增长,增长就要人,人从哪里来?这听起来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。
我们没有后台能看到用户画像,但可以从类似的竞品中进行简单的类比,可以粗略的划分为两个群体:高校学生 与 职场人。
论坛的基本用户应该就是这两个群体,高校用户是非常优质的群体,有时间有活跃度,可以看到论坛中大部分的讨论和互动都依赖这部分用户。而职场用户相对就并不那么活跃了。
这两部分群体共同组成的高度,会像跷跷板的一端一样,决定另一端的论坛能飞多高。用户砸出的内容越狠,平台飞的越远。
但这两个群体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,先不展开,下面会提到。
上面提到人对于论坛很重要,那么论坛就要回答一个问题:用户来了要做什么?发内容的用户肯定是少一些的,大部分是来看的,所以必须要回答论坛能提供什么价值,让大部分用户来活跃。
这个价值,可以是情感、可以是知识、可以是某种回报。
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:用户是来消费内容的。
一条经典的链路是:用户来消费的好内容,而好内容会自带裂变性,传播分享到站外去,再带来更多的用户。这样飞轮就转起来了。
用户增长的循环
供给:增加供给,满足用户多样的长时间的需求(长尾需求)
传播:裂变破圈,头部站内内容转化为站外的传播工具
沉淀:沉淀拉新,外部用户能因为有价值有意思的内容进入到产品中,最好能沉淀下来,加入新一轮循环中
在理想情况下还能再加一层兜底:对于沉淀的用户,即使后面基本的产品功能暂时不能满足了,也能因为在论坛中与其他用户产生了“联系”而持续留下。
熵增和熵减
那么如何完成上面的用户增长循环呢,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来解决。
主要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: 用户、内容、平台。
- 用户群体的割裂
高校学生是非常优质的群体,但其中存在隐患。
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,今年毕业的校招生到了公司,大家一阵寒暄加了微信,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让你看到完整的朋友圈的,一定会把你屏蔽掉(或者N天可见一类的)因为学生往往不会希望让你看到他以前的人设,毕业之后要把自己换成一个更加成熟的面貌,换一个人设来进入职场。
这点可能和海外会有一些差距,在国内大学和工作是割裂的。这是否会对论坛的基盘用户造成影响,比如活跃度的下降,(源于还没有建立起职场的圈子等等原因)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判断。
这一点做的很好的产品是B站,即使基盘用户一年年毕业,但是依然抓住了这部分用户,所以后来扩展职场等用户群体让活跃度有持续的增长,两头用户都抓住了;
当然也有做的不好的,就是现在听过的人都不多的人人网,两头用户都没抓住。
2. 制造内容,KOL 不是银弹
对于增加内容供给的诉求,容易想到两条路:PGC、UGC
目前来看论坛在PGC层面有绝对的天然优势,背靠不鸣强大的优质人才储备,同时作为自家产品,产品认可度要比一般人高得多,非常容易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产出。这部分可以参考的竞品是掘金和知乎。
掘金出售之后背靠字节,有非常多的字节团队号进行持续输出,同时又因为字节本身网络了众多技术大V,在站外也散发影响力,同样打通了循环。
知乎早期pony ma、雷军先生、创始人周源都会亲上回答问题,他们本身就是各自领域绝对的KOL,使得早期的知乎调子起的很高,类似我们上面谈到的,用户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平台的高度。
pony的知乎账号
但是 PGC和扶持KOL 也不是万能的银弹,KOL 也需要根据基盘用户来做拓展,是否能贴合论坛的大部分用户群体,需要结合用户画像来判断。
另一个隐藏的风险是:用户看到大V或者机构团队说的太好了,素人会对自己内容的价值产生怀疑,导致不好意思发内容,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这也是需要平台调性上需要注意的风险。PGC要有,但需要控制一个度。
在单位时间内,一个社区的“容量”是有限的, 要么强关系弱内容,要么弱关系强内容 ,需要谨慎的判断。
而与PGC相对的UGC需要平台本身承担更多的责任,我们可以结合来谈。
3. 平台责任
对于刺激UGC内容,现在的产品花样可太多了。
总体来说一方面是降低创作门槛,论坛里很多小伙伴都对编辑器、移动端如何做持续改良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,不再多说。
另一方面又到了平台责任上,加大引导用户发布高质量内容,现在论坛中确实需要KOL进行带头,平台给创作者足够的正反馈,及时让作者获得评论和互动。
但这就对于推荐算法团队提出了要求,要去寻找 谁更愿意与作者互动,无论是从关系上还是从内容上的,平台需要提供更高的互动率,更实时的互动反馈(哪怕是零门槛的互动:一个赞)
同时平台不仅需要做正反馈创作引导,还要做负反馈。
平台不能让某种内容一家独大,短期提升活跃度的内容过多会损失长期价值大的内容。
这种短期价值内容会变成一种熵,大到一个量级会让平台变得混乱,平台本身需要让内容变得有序。
例如快速大量使用chatGPT生产的内容,确实能在短期丰富平台内容,但是长期来看会不会伤害价值大(用户转化率更大)的内容,答案也是明显的。
设想一下 一天你打开朋友圈全是锦鲤和微商,你会不会再也不想打开了
这个部分也有做的比较好的产品,之前讲了B站在用户活跃上做的好的部分:
B站的内容依然有可取之处,B站也不是凭空抓住的用户,B站的内容的特点是非常规模化的优质内容,10年前的内容依然可以作为镇站之宝推给用户,长期价值的内容不会因为短期热点而埋没,是平台治理上做的蛮不错的地方。
总的来说论坛未来可能需要一套推荐算法团队,在平台上给予一定的引导,甚至于也许未来还需要审核团队,毕竟论坛也不一定是图文载体,音频、播客甚至都是可能的。
虽然Piccolo论坛还是一个初生的孩子,但是留给孩子任性的时间似乎也不会无限期的延迟下去。
这就是我的一些片面的想法,欢迎大家批评指正,多多互动评论点赞。
希望piccolo论坛越办越好,pv天天涨!